NG南宫体育花牛不是牛。它是麦积山石窟附近的一个地名,也是甘肃天水“独一份”特产花牛苹果的昵称。这颗小苹果不仅带动产业迭代升级,更让群众摆脱贫困、全面小康,奔向共同富裕。
时隔数十年,武正全仍记得第一次吃花牛苹果的场景:“连果核都舍不得扔,香甜可口的味道永远忘不了。”花牛苹果的“独一味”,让果贩出身的他打了个翻身仗。
武正全家住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。当地种植花牛苹果历史悠久,但由于管理水平粗放、长期单打独斗,花牛苹果虽久负盛名,却只够养家糊口,难成规模。
年轻的武正全曾是跑运输的果贩。在全国各地的苹果市场浮沉多年,他发现,家乡的花牛苹果果色艳丽,口感醇厚,兼具颜值和内涵。
如何让花牛真正“牛”起来?“扩大种植规模,打开销售市场。”武正全说干就干,2000年,他在麦积区城郊附近的南山坡流转了50亩撂荒地种花牛苹果。
南山以前是撂荒坡。“好点的地种小麦、玉米,收成好的时候,一年一亩地最多收300斤粮食。”武正全说,没水、没电、没路,他想办法一一解决。两年心血,终于换来果木端正、长势喜人的一片果园。
武正全的努力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。2005年,麦积区整合资金,启动建设南山花牛苹果基地。有了政府的支持,武正全和村民更卖力地种果树。不到一年时间,果园面积达到500亩。
多年来,麦积区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.7亿元,建成南山花牛苹果基地15万亩,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、提灌工程6处,培育发展果品经营主体120家。武正全也成立了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,带动170多户农户,将原来的撂荒坡一步步改造成生金生银的“花果山”,花牛苹果产业成为当地带农致富的主导产业。
2024年,天水市花牛苹果面积稳定在79万亩,产量193万吨,较上一年增长21.4%。
在麦积区伯阳镇马现村,村民巨爱国家里藏了两个“宝贝”。他用塑料袋套着、用纸精心包着的“宝贝”,是一对果相极佳的花牛苹果。“纵径12厘米,横径9厘米,色泽深红,果形高桩,是今年果园里最漂亮的两颗!”巨爱国说。
只上过小学一年级、粗识几个字的巨爱国,如今是中级职称农技师,尤其擅长修剪树枝。“修剪、施肥、田间管理、植物保护,四个好凑齐,才能种出优质果。”简简单单一句线岁老果农多年参加培训习得的种树秘籍。
如今,巨爱国成了小有名气的农民“教授”。一年四季,他受邀在果园里、田埂间讲课,把自己在田间地头试炼出的丰富经验传递给更多人。
越来越多的“土专家”像种子一样,破土而出。天水市果业产业化办公室综合科科长谢睿介绍,天水已累计评定果树农民技师355名、农民技术员1.3万名。
有人在果树种植上下功夫,也有人琢磨改善管理技术。武正全的果园里,果树身高严格控制在3米至3.5米、枝干数量在10支到15支之间;每亩地最多种67棵果树,果与果之间,也要留出足够空间。“自己的娃娃是咋养大的,我心里清楚。”武正全言语间藏不住骄傲。目前,他的合作社基地苹果亩产7000斤,优质果率达90%以上。
“上科技”是武正全的另一个“制胜法宝”:防雹作业点为果园穿上“防弹衣”,滴灌设施将养分精准输送到每棵果树,太阳能杀虫灯、防霜机、小型气象站等新式“武器”各显身手。
在麦积区天利仁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,花牛苹果还坐上了“专属轻轨”。一条条轨道遍布在沟坡和果树间,织起一张四通八达的轨道网。采摘好的苹果坐上“轻轨”,从田间地头直达果品分选车间,农资也通过轨道运输至田间地头。
“苹果运输告别了人背肩扛的时代NG南宫体育,缓解了收获旺季用工荒、用工难问题。”合作社负责人董天恩说,果园内共铺设轨道6公里,几乎覆盖园区每个地块。一列车的装载能力为0.3吨,日运输能力达30吨。
前有育种、栽培,后有销售、电商NG南宫体育,由一颗花牛苹果串起的产业链,正在释放巨大的集聚效应。
在秦安县雪原果品有限公司苹果分选生产流水线,一颗颗红彤彤的花牛苹果在传输带上翻滚,挨个“拍CT”。
“苹果医生”王乐坐在电脑前,认真为每一颗苹果“诊断”。“现代化分选线上,苹果身上的小黑点很容易被影像技术识别,筛选出黑心病、糖度低的劣果,确保客户拿到优果。”王乐说。
“销路越好,把控苹果品质就越重要。”公司副总经理蔡全斌说,公司自动化分选线吨,通过机器与“苹果医生”结合的精准筛选和把关,保证了苹果质量,满足了市场需求。
不止“苹果医生”,还有苹果美容师、农民教授、苹果经纪人、市场信息收集人在沟壑连连的黄土高原上,围绕一颗苹果,赚钱的门道越来越多。
谢睿介绍,天水市正在努力实现由果汁单一加工向果蔬脆片、果脯、果粉、果泥等多样化加工转变NG南宫体育。截至目前,全市建成果汁、苹果脆片等精深加工企业18个,总加工量15.38万吨,加工增值1.97亿元。
今年9月,7.6吨花牛苹果首次出口马尔代夫。天水长城果汁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浓缩苹果汁主要销往美国、南非、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可消化苹果原料30多万吨,主要来源于花牛苹果。
近年来,甘肃从成百上千的小而散产业中,梳理出一批“独一份”“特别特”“好中优”“错峰头”的地方优势产品,抱团打造“甘味”区域公用品牌,助农增收致富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6212006002 ICP备案: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:甘B2-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:(甘)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:甘B2__20120010
主办: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: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()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()